近年来,沿滩区人民检察院深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支持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精神,主动将国家司法救助工作融入服务脱贫攻坚工作大局,不断创新工作举措,积极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聚焦三大环节,统筹有序推进司法救助。一是畅通案源渠道,制定出台《关于国家司法救助助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依托“一案十查”工作机制,建立起以控申部门为主,各业务部门联动的救助协作机制。办理的6件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司法救助线索均由业务部门在办案中发现并移送;二是严格办案标准,严把救助对象审查关、救助金额确定关,对所有国家司法救助申请案件开展实地调查核实,对重大疑难复杂和救助金额较大的救助案件实行公开听证,对不符合救助标准的案件深化释法说理,有力推进司法救助案件的公开公平公正规范办理;三是实行案件回访制度,对已获得国家司法救助的贫困当事人,注重与当地党委政府、村委、残联等部门开展联合回访,实现救助效果最大化。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回访相结合的方式对11名司法救助对象开展专项回访,为4名对象解决实际困难4个 。
二、构建三类模式,标本兼治助力脱贫攻坚。一是强化外部衔接,建立多元救助模式。建立并完善未成年人、事实孤儿、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救助机制,积极构建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无缝衔接的多元化救助模式,形成救助共同体,扩大传递检察温度。2018年以来,联合民政、残联等相关部门对11名未成年人和4名残疾人开展联合救助;二是加强上下联动,探索联合救助模式。积极争取上级检察机关和政法委的支持,通过开展联合救助,拓宽资金筹措方式,弥补救助资金缺口。通过市区两级院联合救助,向15名“3.02”特大交通肇事案被害人及家属发放司法救助金 11.9万元,缓解了申请人家庭的经济困境;三是注重个性服务,完善综合救助模式。结合个案的不同特点,根据救助申请人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需求,逐案制定“个性化”救助方案,提供包含国家司法救助、民政扶助、法律援助等方面的菜单式救助服务。如在办理陈某某等三人申请国家司法救助一案中,除提供经济救助外,还联合乡镇党委政府、村组为其申领临时医疗救济、申办家庭低保,切实缓解生活困难。
三、把握三重效果,综合施策提升救助影响。一是开展带案下访,救助申请更温情。针对申请人行动不便、地处偏远的,主动到户帮助其整理申请资料,确保救助金申请及时、规范、有效。对5件司法救助案件开展带案下访;二是实行公开听证,救助流程更透明。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第三方参加司法救助公开听证,增强申请人对案件处理结果的接受度、信服度和认可度,促进息诉罢访。对因“3.02”特大交通肇事案而导致的15名被害人及被害人家属国家司法救助案进行了公开听证,发放司法救助金 11.9万元,取得良好社会效果;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救助效果更显著。依托 “两微一端”、学习强国、检察开放日等平台载体,积极宣传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将救助失管未成年人真实案例改编创作成微电影《回家》,被学习强国、四川检察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转载宣传,区委广场电子显示屏循环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