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荣县人民检察院“检民一路——梧桐树检察官”团队喜获全国检察机关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接待窗口深化开展“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
为民初心引领工作方向。“检民一路”的‘检’是指检察机关,‘民’是指人民群众,‘一路’是指在社会治理道路上同心同向,建设人民群众身边的检察院,它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服务,以“检察之制”推进“社会之治”。“梧桐树检察官团队”有三层含义:一是谐音“吾同”,寓意检察官与人民同心同向;二是梧桐树是一种珍贵而美好的树木,中国古代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检察官以梧桐品格修养心性,为人民服务,为党凝聚民心;三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法治德治自治融合,基层治理定有建树。
创新“360”工作法。将全县镇(街)政法委员和村(社区)治保委员聘任为检察联络员,建立县、镇(街)、村(社区)3个层级管理体制,“梧桐树”检察官、检察联络员、志愿服务队3支队伍,线索奖励、联席会议、工作质效考评3项机制的“三个三”管理制度推动基层治理力量层级化,建立片区包保责任制,实行“一季度一巡回”的“基层巡回检察”方式开展“法治宣讲、矛盾纠纷化解、未成年人特殊关爱、企业法律服务,收集公益诉讼、社会治理线索和社情民意”6项常态化为民服务工作机制。“0”是通过“检民一路”实现服务群众“零公里”。
创新“基层巡回检察”制度。将全县21个镇街划分为6个片区,建立“院领导+部门负责人+检察联络员”包保责任制,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机制优势,通过实地走访、电话问询、法律解答、法治宣讲等方式实行“一季度一巡回”开展“基层巡回检察”。三年多以来,“检民一路—梧桐树检察官团队”走访镇(街)、村(社区)150余次,开展院坝法律讲堂60余次,法律问题解答1000余人次。提前介入辖区办理的刑事案件155件,开展刑事立案监督97件、办理公益诉讼线索209件。收到司法救助案件线索46条,救助51人,发放救助金51万元。办案中主动听取涉案所在地检察联络员意见,化解矛盾纠纷60余次。
创新“检民一路”+工作联动方式。通过“检民一路”+千名政法干警进网格+万名党员下基层工作联动方式,实现1+1>2的效果。在全县21个镇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挂牌成立“检民一路”工作站,在“检民一路—梧桐树检察官团队”28名成员所在村(社区)网格点“检民一路”工作室制度上墙,万名党员下基层中向广大群众宣传“检民一路”推进诉源治理,召开“检民一路”工作推进会4次、总结表彰和业务培训会3次、联席会议30次,工作联动方式有效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核。
发挥团队核心作用,为民服务展现新时代检察形象。“检民一路—梧桐树检察官团队”检察联络员管理中心负责检察联络员管理工作,建设和打造检察联络员工作站和工作室,对“检民一路—梧桐树检察官团队”收集的“四大检察”案件线索分流和答复。建立“检民一路”工作联络微信群,指导检察联络员、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日常等工作,畅通点对点的协调、沟通渠道。通过本院微信公众号“检民一路”服务平台,提供刑事申诉、信访、预约接访等检察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搭建起信息共享、反应快捷、运转高效的工作网络平台。发挥“检民一路—梧桐树检察官团队”法治保障作用,向乡镇党委政府发出矛盾纠纷风险提示函2件,向县政法委报告“民转刑”案件线索10件,在防止“民转刑”命案纠纷化解中协助解决租住廉租房1人、落实低保1人、成功调解土地纠纷1件,推动民生问题在一线解决、风险隐患在一线化解。工作经验被全市检察机关推广,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三大行动之一,被省委、市委改革专刊刊载,被新华社、检察日报、四川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道,被纳入市委《完善农村司法体系工作方案》。
2020年以来,“检民一路—梧桐树检察官团队”让群众困难落地解决有期待、让检察工作参与基层治理有抓手,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检察样本,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为“中国之治”贡献了基层检察智慧和力量。“检民一路”工作先后被四川省政法委评为“守初心 解难题 办实事”为民行动十大典型案例,被四川省人民检察院评选为优秀检察文化品牌。
“检民一路——梧桐树检察官团队”怀着“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的初衷,努力让检民关系再亲一些,让办事门槛再低一点,让基层服务再进一步,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