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散文
一折山水一折诗
时间:2018-03-21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一折山水一折诗 

富顺县人民检察院  陈丽丽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之巅,千岩竞秀,草木饱蘸着苍黛色,涂抹在蓝天白云下。“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趵突泉水波潋滟,像最醇的青梅酒。生在山东,山水情思,常牵绊我的思绪和想象,置身氤氲云雾、苍翠峰峦,俯瞰山涧小溪,蜿蜒东去,像那写意山水画中无尽的留白,最是引人遐思。
  山,无语、无悔、无惧,仁厚稳健。然而冥冥之中,却永不停息地为世人演绎着动人的神话,最美的风景。水,是生命的源泉。一滴水,便能润泽整个世界。既可以写下“大浪淘沙”的雄浑与苍劲,又能渲染出“小桥流水人家”的静谧与婉约。

抬头见山,低头见水,胸襟豁然,视觉上的无所羁绊,能渐化为心灵的开阔和舒展。 

山,青云直上;水,迂回渗透。顶天,是山孜孜不倦的追求,并凭执着挺拔表现力度;立地,是水忠贞不渝的理想,且借畅达柔顺显示智慧。山性深邃却明朗旷达,像极了仁者的不移;水性沉静却奔流向前,启迪了智者的不息。山的哲学意味着仁厚,水的哲学意味着机智,所以,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寄情山水以自勉,追求的是又有水,又有山,既智且仁,既柔且刚。“人生如山似水。”山使人淳厚,水使人灵秀。人,要既有山的风格,又有水的胸怀。仁智相辅,刚柔相济,才更为美妙。

一折山水一折诗,华夏的山水多不可数,譬如黄山的奇,华山的险,峨嵋的秀,青城的幽,三清的道场,普陀的佛境,三峡的神秀,潇湘的诗情,新安的画意……惟有山光水影才能够涵容人生百味,置身山水,才能放空思绪,不惹尘埃。 

因着山之博大、水之包容,往往可见山水禅意。宋代禅宗大师曾提出参禅的三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孩提时代,涉世之初,纯洁无瑕,对一切新鲜事物都用童真的眼光来看待,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看山不是山,望水不是水,涉世渐深, 对世事产生怀疑,似真似幻,伴随着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也容易在现实里面迷失了自我。开始学会用心地去认识世界,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更有一种深奥与微妙,富含了哲学的味道,山河雄伟澎湃,犹如人生充满未知与激情,赋予了人们拼搏的动力与宏伟的理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开悟生慧,便可“任他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明月。”阅尽人事沧桑、看透繁华落尽,那是一种回归本真、以平和心态来感悟人生的平静与洒脱。山水依旧,灵魂放飞,来感受那份释然与解脱。

春华秋实,风花雪月,山水在静静中,与天地间小小的我同呼吸。一路的风景,逝去的瞬间,在静静的山水间弥漫成岁月。人的生命无法相较于山高水长,终会化为沧海一粟、粒粒尘埃。人生处处风景不同,走到最后皆相同,功名利禄,真如过眼云烟,在无尽的时间面前。我们又能什么,抢什么一切皆随缘,缘来惜缘,缘去随缘。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山水无言,山水无声,细品来,慢嚼来,静观山水,慢品人生。就如,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的喧嚣,不是在水泥丛林中郁郁寡欢,而是徜徉于心中那片山水之间,不以物喜,不慕荣华,看岁月静好,自得怡然,让心的原野长出一支宁静安详的幽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