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心灵的麦田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张惠聪
不知何时,在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在我们的身边陆续修建了一些休闲游玩的设施,这其中尤以位于板仓工业园区的釜溪复合绿道、汇东新区成渝高速连接线旁的南湖公园和城市中心地带汇东新四医院旁的汇东公园最有人气。这些充满了自然元素的设施为我们提供了一片片青翠的绿地和一汪汪清澈的湖面。每逢周末或者是每天傍晚,这些靠近湖水、河流和绿地的地方都会人流如织,散步的、跑步的、跳舞的、约会的,甚至遛狗的,醒酒的,不一而足。这些不辞辛苦的人们都怀着一颗颗向往宁静的心,踏上了这一段段能让人趋于宁静的路基,努力靠近自己的心灵。
每当从喧嚣的城市来到这些充满自然魅力的地方,徜徉在美丽的湖光山色与翠柳绿树之间,就不由得让人想起曾经读过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这本写于20世纪中叶的书,给全世界无数彷徨的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心灵的慰藉。
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刚刚赢得了二战的胜利,兴奋之余,燃烧着美国梦的人们精神生活一片荒原,没有人在意别人的感受。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化身为主人公霍尔顿,离家出走,远离看似繁华的城市生活,希望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去保护孩子,不让他们掉进“混账的悬崖”,在那里为“几千几万的小孩子”营造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精神麦田。这真是有一点像《瓦尔登湖》中的情节。塞林格想以他的离家出走经历、思考来证明,人可以生活得更坦然、更纯真,霍尔顿在第二日偷溜回家,向妹妹天马行空的描述的便是他对自己闲云野鹤般离群索居生活的理想。但现实始终是宁静生活的羁绊。
无需讳言,水泥建筑直入云霄,水泥路面没有一点尘土,现代文明似乎给我们提供了几乎随心所欲的舒适,然而城市路面随时塌陷,南极天空出现臭氧空洞,酸雨腐蚀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我们在征服自然,改造环境的同时,又给自己埋下了诸多陷阱,带来了心灵的浮躁与空虚,因而只能用回归自然来安慰自己的无奈。
遥想霍尔顿时代,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的背景下,人们追逐利益,想尽一切的办法来使自己获得更高的权利和更多的金钱。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着人类、侵蚀着人性。在这个大背景下,小孩子也陷入了“假模假式”,塞林格这位勇敢者,单身只影,在悬崖边守望,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就把他捉住……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让心沾染一点麦田的静谧清凉,多一分恬淡与洒脱,少一分浮躁,其实不是时髦,而是必需。正如翻译本书的施咸荣先生在《序言》中所说:“道出了自己(每一个人)的心声。” 菲利普·罗斯评价说:“(塞林格)捕捉到了当前正在自我与文化之间发生着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斗争”。
每次看塞林格的书都是一种震撼。他思考人生,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深入生命,思考人生。他告诉世人:不要被繁纷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要做生命的舵手,扬帆远航。
慢慢地合上《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封面,风吹麦浪带来一股清凉,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